泸州中学生之死 为何看不见“真相” 事件愈演愈烈仍被暴力掩盖
在中学生之死的危机应对上,地方政府的所有努力,都走向事与愿违,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割裂和对立,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是跟死亡一样让人心痛的事实。清明节假期结束后,四川泸州市泸县的太伏中学,依旧大门紧闭。
几天前的4月1日,初二学生在校非正常死亡,事件经过网络发酵,变得更扑朔迷离,泸州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有多紧张?可以看看官方的应急规格:4月2日,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县委政法委、县教育局、县公安局。
泸州中学生之死 为何看不见“真相” 事件愈演愈烈仍被暴力掩盖
县政府应急办和太伏镇等部门赶赴事发现场调查处置该事件,还不止。3日,泸县官方再发严打造谣、传谣的通告,通告宣布,“查实唐某、李某、姚某、郑某等人网上造谣、传谣的违法事实,公安机关将对上述人员依法进行处罚。”
通告所指的谣言,传播度最广的版本是,中学生因为拒交保护费,被5个校霸打死。这5个校霸,有镇长小孩,有校长小孩。校霸家长为了息事宁人,一人赔20万维稳,云云。甚至有传言说,有打人学生自杀,而当地为了封锁消息,让民众签字领封口费……
传言有许多经不住推敲的地方。比如镇长的儿子不在太伏,校长的女儿还小,这些细节核实起来并不困难。至于有打人的学生自杀,更容易识破。但尽管中学生之死,被定性为“符合高坠伤特征,现有证据排除他人加害死亡”,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包括一些与之无关的视频。
被贴上了“真相”的标签后,还是在当地、在整个互联网上,风风火火地传播着。一起被高规格对待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其舆情走向,却完全脱离当地官方的控制。联系以往的教训来看,这不算是太意料之外的结果——取信于谣言,往往因为对权力的负面联想,而变得轻而易举。
镇长的霸道儿子打死平民二代,花钱了事,官方掩盖真相,这样极具爆点的故事,哪怕其逻辑不够自洽,处处充斥着漏洞,依旧能与民众眼中的地方权贵形象无缝衔接。到目前为止,从警力排布的学校中,并没有传递出太多信息。
地方出于秩序和稳定,戒备森严作如临大敌状,这样的铁桶阵,反倒恰恰把谣言围了起来,真相进不来,谣言出不去。所以在民间的舆论场里,死亡学生身体上的淤青,不是尸斑,而是被殴打的证据;官方第一时间惩治造谣者,反而成了坐实“掩盖打死人真相”的举动。
泸州中学生之死为何看不见“真相”在中学生之死的危机应对上,地方政府的所有努力,都走向事与愿违,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割裂和对立,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是跟死亡一样让人心痛的事实。中学生之死,一开始似乎就注定了看不见真相。
看不见,不是因为事实是先天性残缺的,或者还原死因存在技术门槛,它仅仅因为,在官方的真相,和民众想要的真相之间,隔着一个公信力的巨大鸿沟。人们纵情联想,编制出权贵联合欺压弱者的悲情故事,转发和传播谣言,则成了一种对权力的反制手段——这是普通人为数不多可以对抗和瓦解公权权威的工具。
危险的地方在于,泸州地方政府的反反制的手法,是强化自我的威严,而不是从信息层面进行疏通。抓捕造谣者,警力严阵以待,传递出更激烈的维稳观感,但死亡的事实层面,除了官方通报里面寥寥无几的语句,并没有其他太多信息。
而在网传的图片里,死亡学生的父母被限制,无法向律师和媒体求援,至今也没有看到媒体深入探访。泸州泸县,这座小城,依旧安静地演绎着围绕死亡产生的官民对垒和挣扎。
于是,我们无比悲哀地看到,中学生之死,死成了一起事件,但它依旧是不可知的,并且被两个舆论场给撕成了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