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从西安出发,一路所向披靡,攻破京师,逼死崇祯皇帝,灭掉了大明王朝。明廷在生死的最后时刻,仍然做出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决定:边关的精锐并不召回,而是继续坚守,防卫清军。然而,驻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却在这个关键时候,倒向了清廷。他让清军入关,击败了李闯王,轻松的占据了京师,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被人唾弃得最多的汉奸。
但是,吴三桂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在效忠清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主动请缨,担任清军剿灭李自成余部和南明政权的急先锋。满族人本来就少,八旗军也就更少了,在关外针锋相对还可以,要占领广袤的中原大地,离开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这些降臣还真不行。
于是,吴三桂先于六月去山东平定李自成余部,又于次年在西北地区与八旗将领李国翰一同剿杀抗清起义军,随后挥师攻打张献忠余部,接着还征讨云贵,对抗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桂王永历。
吴三桂效忠清朝,表现得生龙活虎,远比在明朝的时候更卖力,更有活力,而清朝一方面对他不断的加官进爵,授予了平西大将军职,封平西王;另一方面,清廷对于这个反复无常的人,也有很多忌惮,特别是他与其他降臣有所不同,他拥有一支由自己独立统率的部队。
解决清朝和吴三桂相互猜忌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朝廷不断封赏,另一个就是让吴三桂的儿子到京城做人质。吴三桂虽然非常好色,妻妾众多,但生育能力似乎并不强,镇守云南之前,一共才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对于吴三桂的女儿,清廷并不在意,而吴三桂的儿子中,就必须有一个派到京城当作人质,这就是长子吴应熊。
当然,那时候双方正处于蜜月期,不可能赤裸裸的以人质为名这么做。清廷将皇太极的女儿和硕恪纯长公主下嫁给吴应熊,她也是我们熟悉的建宁公主。这次政治婚姻,让吴应熊以额驸的身份留在了京师,双方都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暂时安定下来。
随着吴三桂在前线所立的功劳越来越大,吴应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官职也越来越多。先是被授予了三等子爵,后又授予了少保兼太子太保,等到吴三桂在昆明杀死永历帝后,吴应熊晋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傅。
可是谁都知道,吴应熊这个地位是如此脆弱,官职都是如此虚幻,一切的荣华富贵,甚至于生命安全,都是建立在吴三桂忠心耿耿的基础上。
康熙亲政后,就着手裁撤三藩。他之所以敢于在三藩势力如此强大时,毅然做出这个决定,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自以为控制了吴应熊以及耿精忠的几位弟弟,谅他们不敢轻易发动叛变。
然而,吴三桂听说裁撤三藩的消息,再也忍受不了,断然决定反清。他的妻子张氏痛哭流涕的提醒吴应熊还在京师的时候,吴三桂却愤然道:“一个儿子死了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不死就好”(死一子何妨?但叫我不死即可)
话虽如此,吴三桂还是会采取一些措施,在决定起兵的前夕,他派人到京师找到吴应熊,准备接回儿子。也不知道吴应熊是怎么考虑的,他让来使将自己的长子、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秘密带出北京,自己却留了下来。
有些人认为,吴应熊之举是为了麻痹清朝,可以为吴三桂赢得更多的时间。事实上,吴应熊不仅留在了京师,还向吴三桂提出了对抗清廷削藩的对策。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底,吴三桂终于铤而走险,杀死巡抚朱国治,起兵反清。本来康熙只是将吴应熊下狱,严格控制他的人身自由,希望能让吴三桂投鼠忌器,没想到三藩之乱初期,清廷极不顺利,吴三桂的地盘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绞死了吴应熊以振奋军心。(吴应熊及其子吴世琳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说是说他的幼子免死入宫,不过都是净身为奴而已。至于到了吴三桂兵败而死,吴世璠即位吴周皇帝,追谥吴应熊为孝恭皇帝,那只不过是聊以自慰而已。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史通俗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