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一位认证为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教授的网友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内容提到,建议对50万以上的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并认为这是促消费的最佳途径,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不少网友调侃,应该先对乱发表建议的专家征“建议税”。
该文章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中等收入人群应该成为带动消费的主要动力。但他们目前拥有可观的存款,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面,也不愿拿出来消费。如果对50万以上的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让高额存款变得没有收益空间,如此一来大家就会把钱拿出来消费了。
发表该文章的网友主页,认证为经济学教授
首先,这位专家虽然认证为高校的经济学教授,但并没有实名,其言论不具备权威性,只能说是一家之言。其次,观点中也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无非就是靠征税,逼着有存款的家庭存不下去,只能把钱拿出去消费,十分简单粗暴。
那么,为什么这种看上去如此不靠谱的言论,却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呢?
一来,它精确瞄准了50万以上存款的人群,虽然根据央行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存款在50万以上的储户占比仅为0.37%,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被“扫射”到的人肯定不在少数,还有一些人虽然现在没有50万存款,但也奔着这个目标去,看到这样的言论,必然也会受到刺激,一气之下,驳上几句;
二来,“存钱还要交钱”的利息税听起来荒谬,但并不是杜撰的,我国在1950年和1999年曾两度开征利息税,又两度停征,而世界上依然有不少其他国家仍在征收利息税,所以这事并不是完全是空穴来风,事关千家万户的钱包,当前又处于“促进消费,加快复苏”的紧要关口,当然更会引发关注和议论。
仔细想想,这个观点其实充满了漏洞。且不说,全国有多少人有50万元的存款,光针对这部分人征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能有多大,在当下,50万元究竟算不算是可观的存款,都值得商榷。北上广深就不说了,哪怕是在生活压力相对较小的准一线、二线城市,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50万元的存款既付不了房子的首付,也兜不了养老的底,存着是为了抵御突发风险、夯实生活基础,硬要人家拿出来消费,有些强人所难。
该网友发布的文章节选
再者,存款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财富,越是有钱的人,资产形式越是多样化,有人银行存款或许不到50万,但是手握十几套房产,光靠收房租就可以衣食无忧,还能笑看那些苦巴巴存钱的人被收税,显然有违税收的公平原则。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突然开征利息税,很多储户为了减少损失,很有可能会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放在自己家里,而不是说立刻拿去花掉,这样既不能拉动消费,反而可能造成存款挤兑,破坏金融秩序,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所以,无论从任何角度而言,这一观点都是极其荒谬,双脚离地的。促进消费其实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消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也是民众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国家多次重申了当前全面促进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百姓也盼着钱包能鼓起来,能畅快地买买买,改善生活质量。但促进消费绝不是逼人消费,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策和举措,就不能违背平等自愿的基本原则,不能想尽各种奇招怪招,就为了惦记老百姓手里的仨瓜俩枣,就为了让大家倾家荡产地消费,这个思路本身就扭曲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银行存款的利率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也就是说,钱存银行会贬值已经是一个常识,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选择存款而不是消费呢?说到底,大家身上的责任和压力太重,存银行至少相对安全保本,求个稳定。可见,并不是民众不想消费,还是家底不够厚,不敢消费。正如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近期在研讨会上所言:“现在老百姓手里那点钱,都是救命钱,你让他拿救命钱买房买车吃喝玩乐,这可能吗?”
要想促进消费,首先就是要增加国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让人们有底气,有勇气去消费,然后再来说,提升消费质量,丰富消费内涵等,让大家手里有钱,然后让所有钱积极流动起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才是促进消费的基本理念和根本目标。
所以,大可不必对这种缺乏常识的建议大动肝火,也不用看到自称“专家”的发言就过分敏感,网络舆论场上观点纷杂,需要理性筛选,正确应对,否则,让荒谬之论吃到流量红利,野蛮蔓延,理性的讨论就会被淹没。对于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博眼球之论,不给他眼神,埋头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好的应对之法。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