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贯天地的“太空电梯”、纵情驰骋的“工程机械”、灵动可爱的“机械狗”……种种未来场景出现在今年热映的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中,并掀起一股“中国式硬核科幻”浪潮。“外骨骼机器人”是片中最“接地气”的高科技产品,在现实中已经可以实现量产,《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流浪地球2》中的多款“外骨骼机器人”都是由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鲨智能”)提供的。
傲鲨智能如何与《流浪地球2》结缘?“外骨骼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场景怎样?未来产业前景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对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进行了专访。
倾情赞助助力中国科幻电影
谈及与《流浪地球2》的结缘,徐振华表示,傲鲨智能的产品投入市场后,会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一些宣传小视频。《流浪地球》剧组看到后主动找到傲鲨智能沟通,希望公司参与《流浪地球2》的一些拍摄。“公司很多工程师,包括我自己都是科幻迷。《流浪地球》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国内科幻电影的水平与高度,完全不输国外同类型的工业电影。接到邀约后我们特别激动,也非常愿意提供拍摄支持。”
徐振华介绍,在双方合作之初,《流浪地球2》剧组给出了一些设计稿,想定向开发一些特殊的“外骨骼机器人”,而不是纯粹的道具,期限只有短短两三个月时间,而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制作周期都相对较长。“我们就把公司已推入市场的9款外骨骼产品全部带到了拍摄组,试拍之后感觉非常适合。”徐振华介绍,此次傲鲨智能向《流浪地球2》赞助的产品包括腰部、上肢、下肢3个种类,最后出镜的是上肢和腰部机械外骨骼。
“作为初创科技公司,一般接到订单才会生产,并没有太多囤货。为了配合拍摄,公司所有的工程机、展厅里的设备,甚至包括样机,全都打包拉到了剧组,整个公司基本上搬空了。”徐振华笑称,
当记者问到,将来外骨骼装备有没有可能像手机一样便宜时,徐振华坦言,这个没有问题,特别是中国市场,只要销售量上去了,相对成本会摊薄很多。“其实我们有些产品成本,已从初期的五六万元降到了一两万元区间了。”
工业民用市场前景广阔
据了解,“外骨骼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从2000年左右逐渐开始接触外骨骼产品的研发。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在国内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一些商业化的外骨骼产品在国内主要运用在煤矿、电力、航空、物流,医疗等领域。傲鲨智能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注于外骨骼技术平台的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外骨骼产品线覆盖上肢、腰部、下肢、全身等,提供“外骨骼机器人”开发者平台。
当谈及傲鲨智能创立初衷时,徐振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己在创办傲鲨智能之前,主要做康复类型的外骨骼产品和大型医疗器械的研发工作。当时发现很多医疗设备只能在医院使用,患者经常往返医院很不方便,个人购买价格又会很贵。“在创立傲鲨的时候,我们就希望有一种外骨骼产品,能够以价格更亲民的方式,应用到大众生活中去。”徐振华表示。
在徐振华看来,之所以会选择从工业领域作为切口,主要因为工业客户有较高的容错率、技术迭代更新的容忍率、更强的购买力。接下来,他们还会将目光放在部分民用场景和医疗上,为老人、登山者、患者甚至医护人员提供“外骨骼机器人”,帮助他们进行更方便的行进和运动。“无论运用在工业还是民用,其实对于我们都是一个发展的重点。”徐振华说。
未来5年外骨骼产品会更成熟
近年来,国内“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权威机构预测,未来五年,中国该行业市场规模将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提到了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
《流浪地球2》里运用了大量外骨骼这些硬科技元素,加持了它的硬科幻效果,而且这些都是国产的。徐振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几年国内的工业设计和工业产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目前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徐振华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动力系统方面,由于外骨骼的动力系统比较核心,一般会购买供应商提供的一些成品件,但体积大而出现便携不便等问题。二是产品细节方面,在平时的销售过程中,经常面临来自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公司竞争,总体来说,我们的产品性能与他们并无太大差异,但他们细节做得更好。三是法规与认证方面,我们对海外销售地的法规和认证方面认识上相对滞后,这些需要国内同行们去学习和改进。
徐振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的客户需求体量较大,包括很多大型工厂、汽车行业、物流等人员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对外骨骼产品都有需求。他预计,在公司产品商用早期,每年都会有产品的更新迭代,未来5年产品会更趋于成熟。(记者于江 实习生 傅焕然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