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4月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狂犬病等疾病一样,都属于乙类传染病。
血吸虫病到底是什么疾病?其病原体“血吸虫”和人们常说的“吸血虫”是一回事吗?血吸虫病可防可治吗?血吸虫与钉螺有啥关系?今天一并为你解答
吸血虫和血吸虫
吸血虫和血吸虫不是同一种寄生虫。
吸血虫常常指的是水蛭,又称蚂蝗,是一种以吸血或食腐肉为生的体外寄生虫,其体长、扁平,略呈纺锤形,前后有两个吸盘可附着于人和动物体表。水蛭生活在水田、河流、稻田、湖沼、沟渠和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种类很多。宽体金钱蛭、茶色蛭及日本医蛭等品种的水蛭,其干燥的动物全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认定为中药药材,《神农本草经》谓之能“逐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
吸血虫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于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又称裂体吸虫。能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七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和几内亚血吸虫。其中前三种血吸虫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21种/类被忽视热带病之一。我国流行的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该病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日本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未治愈,发展到晚期,会使患者的肝脏等器官会受损,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人的外貌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民间也称之为“大肚子病”。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吗?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
吡喹酮是目前唯一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广泛使用的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口服抗血吸虫药物。服药时应谨遵医嘱,加强随访。
患者感染血吸虫的直接原因是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因此,不接触可能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安全用水是避免感染的关键。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当生产和生活必须接触疫水时,可以通过穿戴防护用品(如胶手套、胶鞋、胶衣、胶裤等)、涂抹防护霜(剂)、预防性服药来预防感染血吸虫。
当不可避免地接触了疫水,出现了发热等症状或脱离水体一个月后,应主动及时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检查以便诊断和治疗。
血吸虫与钉螺有啥关系?
想要弄清血吸虫与钉螺的关系,先要了解一下血吸虫的“身世”。
血吸虫的发育和繁殖包括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7个阶段。
血吸虫的生命旅程开始于虫卵,虫卵会在水中孵化成毛蚴,这些初生的毛蚴在水面疾游,直到遇见钉螺的那一刻,它们侵入钉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并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子胞蚴。子胞蚴再经繁殖发育,产生大量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在水中自由游动,自此已经完成了感染宿主的所有准备。
日本血吸虫尾蚴
尾蚴在水中接触到人的体表后可侵入人体,因此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也被称为疫水,人或哺乳动物接触疫水10秒钟,就可能感染血吸虫。
钉螺是一种特殊的小螺蛳,身长平均7~9 毫米,宽 2.5~3 毫米,颜色为黄褐色或棕褐色。一般有7~8个螺旋,外形酷似一颗螺丝钉,所以叫做钉螺。
钉螺虽小,却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不仅是血吸虫成长的“温床”,而且在其生命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钉螺,血吸虫的生命故事便戛然而止,血吸虫病的传播也将随之终结。
不同类型螺类与钉螺对比图
(第1至3类为湖北钉螺)
在我国,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湖北钉螺”,这一命名源于它在湖北省的血吸虫病疫区被发现的历史。
钉螺生活在南方淡水流域,北方没有,海里也没有,并且体型很小,不具备食用价值。在湖沼地区,钉螺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大湖泊周围的湖滩、江滩和洲滩上,因为滩地表面潮湿,杂草丛生或盛长芦苇,有利于钉螺生长与繁殖;在水网密布的地区,钉螺偏爱那些流速缓慢的河道和沟渠,特别是水面附近的区域;山丘地区的钉螺主要分布在山丘间的小盆地中,以灌溉沟渠的岸边和田埂边为主,其次为较大溪流的两岸,有时从有螺水系自下而上追溯到山上水源处,都可找到钉螺。此外,钉螺很喜欢草丛,生长在潮湿或时干时湿、土壤较肥沃的地方,所以也有“草多钉螺多,草少钉螺少,无草难见螺”的说法。
每年春季,正是钉螺生长繁殖的高峰期,土表钉螺密度达到最高,而杂草相对较少,这为查螺灭螺、预防血吸虫病提供了最佳时机。我国仅流行日本血吸虫病,随着防治工作的推进,我国血吸虫病已进入低流行状态。
发现钉螺需要报告吗?
当然需要!
钉螺分布与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高度一致。开展钉螺调查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可及时掌握螺情变化、识别风险环境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因此,除专业队伍的钉螺调查和控制工作外,发动群众开展识螺、报螺,既有助于血防知识的普及,也有助于疾控机构及时了解螺情,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因钉螺扩散而导致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转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