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15天瘦20斤”、“7天瘦10斤,轻断食真牛”、“减肥的诀窍就是饿”……在“以瘦为美”的社会大背景下,各类社交平台上,总是充斥着以减肥为话题的“经验贴”,这些都靠谱吗?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减肥?肥胖的人为什么喝开水都会胖?年纪大了代谢慢了,就要少吃点才不会胖,这是真的吗?哪些人需要做“缩胃手术”?“轻断食”、“网红减肥药”,真的那么有效吗?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我们的肥胖专病门诊,女性总是比男性来看得多,她们总是会咨询我‘如何减肥’、‘如何让自己变瘦’,有些甚至很执着于‘为什么自己年纪大了,回不到之前的100斤了’。其实,总有那么一些病人根本不需要减肥,我总在劝退他们,而网络上五花八门的减肥手段,考验的也是人的意志,真正能瘦下去还能不断维持健康状态的,究竟又有多少呢?!”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表示。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澎湃新闻记者对话曲伸,来了解他的减肥专病门诊中男男女女的减肥故事。看诊时,他常常思考:“为什么该来看的不看,不该减却执意要减,或许是我们对肥胖的认知偏差太大。”
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受访者供图
你认为的胖,真的是胖吗?
“我超过100斤了,太胖了”、“年纪大起来了,我就越来越胖了,这该怎么才能瘦呢”……在曲伸的减肥专病门诊中,这是常常被患者问及的话题。
“经常有人来我的门诊说要减重,尤其很多年轻女性,其实他们还达不到正常的体重标准,却要减重,这是不科学的,不能单单用肉眼判断和主观感受,或称体重来判断是否自己胖了。”曲伸表示,现在,全球范围内通常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评估是否肥胖,虽然不尽完美,但也是相对科学的一种判断肥胖的诊断标准,BMI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设定的适用于中国人群的标准,成年人BMI在24.0至27.9之间被定义为超重,而大于28.0则被视为肥胖症。
曲伸说,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BMI标准与我国制定的标准有所不同,因为中国人和欧洲人种不同, WHO制定的标准为25.0及以上是超重,30.0以上是肥胖。
“在肥胖的诊断中,专业医生除了参照我国的BMI诊断外,还要考虑以下情况,一,要先看胖不胖,第二,还要看胖得正常不正常,如果出现了代谢紊乱和肥胖相关的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或者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男性腰围90厘米了,那也叫肥胖,即使体重正常,也要引起重视。” 曲伸说。
根据长期的临床治疗经验及患者临床表现,他将肥胖患者根据代谢状态分为红、白、黑、黄四种,这一研究成果已于2015年发布在权威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
具体来说,红胖子(高代谢)一般是能吃、能喝、易激动,最容易得高血压。黑胖子(炎性肥胖)一般是有劲,像鲁智深一样,能吃能动,肌肉和脂肪都多。现在年轻的黑胖子比较多,多表现为脖子发黑,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毛发增多。黄胖子一般比较少见,多出现在年龄大的人群,表现为一胖就胖肚子,有气无力的,可能会出现甲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等内分泌功能障碍;白胖子即我们常说的代谢健康性肥胖,虽然体重指数超标了,但白白胖胖的,皮肤弹性好,腰臀比正常,没有代谢异常。
“这四种类型的肥胖患者治疗方法需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 曲伸解释说,拿黄胖子为例,这类人群本来就吃得不多,如果让他管住嘴迈开腿也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帮他提升激素水平,代谢率高了,自然而然就瘦下来了,黑胖子就减重比较难,需要降低他们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红胖子的代谢率较高,皮质醇增多出现紫纹和高血压,也容易出现肝肾功能障碍,这种类型的患者需要综合处理,如减压抗炎,通便疏肝,可能会起到较好的减重效果。白胖子一般不能轻易减重,减重过度、过快常会导致其他的健康问题,如月经不正常、体力下降没精神,但也要预防持续性发胖的趋势。
“大家常常会觉得,一个人要减重、不想肥胖,只要管住嘴、迈开腿就可以,但其实,我们要从肥胖的病因出发进行治疗,不是每个人管住嘴迈开腿都有用的。”专家表示。
某社交平台上分享的轻断食减肥方式。手机截图
为何有的人一吃就胖,有的人怎么也吃不胖?
在门诊中,不少患者还常常会问,自己的体质是易胖体质,是不是天生的?是否与基因有关系?
曲伸表示,确实如此,遗传决定了身体的代谢类型,从而会影响体重和体型。 “一个人是什么体型,有40%-70%程度上取决于遗传与先天条件,就像人的高矮一样很难后天改变。但除了先天因素,后天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长期久坐工作,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都促进了肥胖症的发生。压力导致的心理因素和某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
为什么有的人就容易发胖,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曲伸特别表示,有些人特别爱吃,有的人永远吃不饱,吃了就停不下,这和我们人体的代谢特征和中枢调控有关。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脑子就有一个‘调定点’,决定了你的体重多少。比如有些人需要胖到100公斤,大脑才认为“够”,还有的人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小时候不吃,但周围的人逼着他吃,体重也会不断增加。”
作为一名减重专家,曲伸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天都要称称体重,就和每天都要吃饭一样, 这一习惯的养成,也让他能及时意识到什么时候该运动了,什么时候要少吃点了,比不可收拾的时候再减重要容易得多。
针对生酮饮食、“16+8饮食”、“低卡路里饮食”、“限时饮食”、“晚上不吃饭”等网络减肥“经验贴”, 曲伸认为:“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无法持久,减重不是赶时髦,或许有些方法可以带来短暂和快速的体重下降,但做一个月、两个月可以,坚持半年,你就会觉得很费劲,这些不符合生理习惯的生活方式,很难让人坚持一辈子。”
在他看来,针对肥胖,营养治疗是减重的第一步,但是只有营养治疗、没有其他方法的配合也是不科学的,没有肌肉也是不行的,“光靠饿肚子、少吃不动是不可取的,也不是越瘦越健康。”
“BMI数值并不是越低越好。”曲伸坦言,有流行病研究证实,BMI小于18.5的人的全因死亡率,远远高于BMI25-30的人群,“所以我们主张,千万不要过度减重,不该减的不能乱减,譬如对更年期的妇女来说,常常会出现腰围增加,这和生理性衰老有关,这种情况下一味少吃或不吃,肌肉也会减少,身体就无法抵御外界环境的寒冷等伤害,也容易生病。”
曲伸特别强调,目前大部分减重行为,都会导致肌肉和脂肪同时丧失,我们期望的是脂肪减少(尤其是内脏脂肪),肌肉增加的,“我们的要求是运动和饮食控制必须同时进行,保持身体的一个健康状态,因此壮骨强肌、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和矿物质等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某社交平台上分享的轻断食减肥方式。手机截图
网红减肥药真的有效吗?缩胃手术什么人需要做?
针对这两年“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被很多人用于控制体重的这一情况,曲伸表示,在门诊中,也有病人常常来咨询能不能打一针?
他对此表示:“目前在中国上市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仅获批了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的适应症,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其实是一款新型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作为一种处方药,应严格在医生的指导监测下科学合理地使用。目前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2.4mg,但尚未在我国获批。”
针对减重手术的治疗,哪些人有必要做?曲伸表示,相较于国外,减重手术在国内的认可度并不高,“在欧美,如今一年有30万台的减重手术量。而在中国,我们推行了十几年,2023年一年才刚刚达到3万台手术。从目前来看,还有90%需要手术的肥胖病人,不接受或者害怕手术,减重医生会严格掌握减重手术的适应症,从而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曲伸坦言,在他的门诊中,甚至遇到过体重达到500斤的人,BIM指数高达60,这种肥胖被称为致死性肥胖,这些患者只有手术才能解决问题,挽救生命。
“肥胖会带来很多代谢异常,比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精神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如肝肾纤维化和心衰及肺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生长发育、成人后的生育能力也会因为肥胖受到影响,必须要早点认识到这一点。”曲伸还遇到过一个体重达400多斤的年轻患者,每月发生一次心衰,每次都要进ICU抢救,在减重25公斤后,一年内都没有发过心衰,但长期的肥胖使他丧失了手术时机,最后还是因为肥胖引起的心脏意外而去世,非常令人惋惜。
“严重肥胖常导致肥胖性心脏病,这类病人随时都可能因为突发心律失常和心衰从而引发死亡。”曲伸强调,超重患者的治疗,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他指出,在临床上,针对重度肥胖患者的减重手术技术要求比较高,也有相应风险,包括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都需要有经验的团队合作,并不只是切个胃那么简单,“哪怕有一丝的机会,我们也会想办法,帮他们救过来,因此,多学科合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手术前,我们也会先帮助他们减减体重,让他们的心肺功能恢复一些,在最合适的时候开展减重手术。”
针对减重的误区,曲伸还有一点要向社会大众呼吁:“千万不要追求短期减重,快速见效,其实短期减重、反复减重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譬如肝脏纤维化,诱发痛风和体质下降。我们的原则是多头并举、营养均衡、吃动结合,开始减重时可以快一点,然后慢慢减缓速度,最后回到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回归正常持久的生活状态,这才是科学的。”
那么,哪些人应该去看一看肥胖门诊呢?
曲伸特别介绍,一是体重快速增加的人,原本没有健康问题的人,如果一年体重增加了10公斤、20公斤,而且还减不下去的,那可能是内分泌代谢出问题了,需要前往医院做诊断,来寻找病因;二是逐年体重持续增加的人群,可能会伴随体重增加的各种原因;三是肚子越来越大的人群,这是衰老的表现,也可能是出现了代谢异常或肝功能异常等问题;四是遗传性肥胖人群,从小就胖,其父母也胖,这类人不要等成年后出现问题再减重,需要及早控制体重,防止成人后导致代谢异常的发生。
“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医学干预也任重道远,希望随着科学的减重知识的普及,能消除大家对减肥的一些认知误区。”曲伸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