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西方的月亮不一定比我们的更圆,但有可能比我们的更可怕。
1/2
先说说爱月、吟月的中国人。
向来讲究好彩头的中国人,是非常喜欢这”月圆之象“的。所以在艺术中,也诞生和很多和”月亮“有关的丰富而美好的文学、艺术符号。
一、月是相思、失意惆怅。
在中国的唐宋诗词界,李白大概是最喜欢月亮的男人了,而他的诗歌中也反复出现月的意向不下三百次,说点常见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在李白那里,要是没有了这月,简直就像没有了精神寄托一样。他和月亮,总有一种乌托邦式的情感。
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卢纶的“万里归心对月明”,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或是借月说相思,或是表达一种自己孤独寂寞冷的失意感,美而又有着中国人深刻的愁绪。
二、月是温暖。
月亮这等圆润温暖之物,自然在心情好的人眼中就有了更多美好的温情。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朱谷忠的散文《月光铺满的小路》,后者的散文里如此写道:“脚下的月光如同羽毛那么轻撩拨着我,使我全身都涌出难以言喻的泰然、怡然和飘飘欲飞的快乐。”
在他们笔下,月亮简直要变成温柔的情人了。
2/2
西方的月亮,变了味道。
我知道,你们绝不是因为想看中国的月亮有多美才进来的。就像很多剧那样,要是不来点狗血情节,怕是这一派欢欢喜喜你侬我侬都平淡得没人看了。
在西方的月亮变身之前,我们先来点过渡。
西方最早的月亮意向,应该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了。她叫阿尔忒弥斯。我们知道,神话人物诞生在那个人类最初以繁衍为最高目的的时代,所以月亮女神在雕塑中的形象也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她身上有很多蜜蜂和鹿的形象,都意味着丰收。同时身上像大芒果一样的东西,都是她的乳房。
月亮女神,是不是有种很母性的感觉呢?
梵蒂冈博物馆中的月亮女神
卢浮宫的《月亮女神》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月亮女神
没办法,当人类的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即使女神再美,她也是带着那种顽强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生存技能的“战斗女神”形象,而人们的生活已经不成问题时,女神的审美形象就日益凸显了。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曙光》 描画月亮女神
米歇尔·范洛 《被丘比特伤害的月亮女神》
当我们都为月亮女神的美好形象所折服赞美时,故事要开始反转了。
中国人能够写出“千里共婵娟”,说明我们认为月亮是种很无私、能够与人共享的东西,而西方的价值观、文化观,在希腊神话中表现的是淋漓尽致,那就是“占有”。
月亮女神,就是一个执着追求着爱与永恒的形象,而这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占有欲望。
在东方的文学中,月亮和人的亲密无间,可以达到融为一体的程度。而西方的文学中,月亮和人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即使我将心寄明月,只会更突显人的孤独和月的无情。比如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就这么写道:“今晚,月亮做梦有更多的懒意;像美女躺在许多垫子的上面,一只手漫不经心地、轻柔柔地抚弄乳房的轮廓,在入睡之前……把这苍白的泪水捧在手掌上,好像乳白石的碎片虹光闪亮,放进他那太阳看不见的心里。”
有时,月亮的那种并不明朗的色泽,还让人生出病态和恐惧之意。比如莫泊桑在《爱情》中这样写道:“半轮斜挂着的下弦月亮完全是惨白的,在天空中显出没有气力的神情,并且像是衰弱得不能走动,只能在天上待着。它也是受到拘束的,被天空的肃杀之气麻木了的,向人间散布一种枯涩暗淡的光,它那种在每次月望以后散给我们的了无生气的灰色微光。”感觉这爱情,也行之将死一般。爱伦坡在《厄舍府的倒塌》里这么描写月:“突然,路上射来一道奇异的光线,我回转头,想看看这道奇光究竟来自何方,因为身后除了那座府邸和它的影子,别无他物。原来是一轮血红的满月,它沉沉地悬挂西天,照得那条几乎看不见的裂缝很是惹眼……耳畔,旋风在怒吼着,而那血红的满月,骤然逼至眼前……”怎么在我们文化中那么温柔明亮的月亮,在你们笔下生出了这么多变态之意呢?
而月亮的圆缺在西方文学中,还表现了一种多变之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这样一番经典对话:“朱丽叶对罗密欧的起誓说,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园缺;你要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月亮在西方,尤其是月圆之时,更多的是一种恐怖的意向。在西方传说中,吸血鬼、狼人这类怪物的出现也与月亮密不可分,甚至它们的力量会在月圆时达到顶峰。布莱姆·斯托克的《德古拉》作为吸血鬼小说的开山鼻祖,文中就有月圆之时吸血鬼出现的情节;在《哈利·波特》里,狼人卢平教授最害怕的东西就是明月——因为狼人会在满月时发生变形;综合了狼人和吸血鬼故事的《暮光之城》的分卷书名——《新月》、《月食》,也不忘捎带上月亮。
《德古拉》月圆之时的变身
《暮光之城之新月》海报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西方人文化中对月亮的一种天然而又根深蒂固的不详意象判断。
英文中“lunatic”一词的含义就是“疯子、狂人、精神错乱者”,而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lunaticus ”,即月亮引起的精神疾病,“luna”正是“月亮”。所以哈利·波特的同学“疯姑娘”卢娜的名字可不是白取的。
而我们刚才提到的月亮女神塞勒涅的真相是——她被古希腊人描述为一个喜怒无常的女子,经常在林间狂躁地舞蹈;《圣经》中不止一次提到血色的月亮,最经典的一句就是《启示录》中的:“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像毛布,满月变红像血;史上最著名的女巫之一美狄亚是月神庙宇的女祭司,她长期以来的形象都是疯狂而凶残的。
诸多的研究者声称,在对大量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满月前后是凶案、家庭暴力、急诊数量、交通事故、自杀、公共灾难、精神疾病发病、绑架案、酗酒、梦游、狼人妄想症(一种疾病)、癫痫等恶性事件的高发期……
反正直到如今,在西方,月亮是邪恶力量的代表就对了!
3/2
都看到这了,
当然再多说两句。
无论月亮在东西方的意象是否不尽相同,但人们想到月亮,我想最直接而单纯的感觉,还是会被这明亮、纯洁而柔和的样子所打动吧。尤其在这月圆之日,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景,永远要多于其它。
所以,小玉最后奉上毛姆先生经典的一本小说作品,叫做《月亮与六便士》。有些人年轻的时候只看到天上的月亮,却从看不到那六便士。现在我们仍然看到天上的月亮,但我们是站在地上仰望到月光。
这部作品,写的是那个放弃了自己优渥的都市生活,去大溪地岛寻求最原始的生命状态,最终在艺术上获得灵感的画家高更的故事。结合着剧情,有没有更懂上面的那番话呢?
最终,小玉也把小说中最经典的那句话送给你。愿你无论何时,对自然美好非物质化的事物,欢喜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