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网站目录 » 资讯 » 社会焦点 » 互联网络 » 文章详细

反哺族,更多的是描述一种生活状态。他们走出了农村,但主要的亲属关系、亲缘环境都还稳稳地坐落在老家;他们生活在城市,却将自己绝大部分的经济收入“反哺”给了农村。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325次 发布时间:2016-04-15

反哺族
反哺族,更多的是描述一种生活状态。他们走出了农村,但主要的亲属关系、亲缘环境都还稳稳地坐落在老家;他们生活在城市,却将自己绝大部分的经济收入“反哺”给了农村。做城市的人,操农村的心;人在城市,但无法享受城市的生活。背负着对父母的亏欠、农村“泛家族关系”带来的沉重人情负担,他们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当中,长时间被动打转,很难爬上来,却容易沉下去。
吃上“国家粮”后,亲戚从此成“债主”
2013年年底,一大家子人围在我父亲床前,不停地抹眼泪。我站在最里面,气若游丝的父亲盯着我,艰难地说:“我和你妈有4万元存款,但这钱得给你妈养老和孙子读书用,所以我的安葬费由你来出。”
交代完后事,父亲走了。还没来得宣泄心中的悲伤,“钱”的问题便不合时宜却迅速地被提了出来——在父亲咽气的这间房里,我和弟弟妹妹的争吵开始了。
“又要我来出,难道我出得还不够多吗?安葬父母本来就是儿子的事情!”
“你是吃‘皇粮’的,你不出谁出!爸爸死前都交代清楚了,你要不出就是不孝”……
激烈的争执,让我的眼睛里不再有泪水,转而生出了愤怒。
我叫孙群娥,双峰县甘棠镇人。虽然我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但其实这种遇事就理所当然由我来拿钱的情况,我实在遇到太多次了。
(图文无关)
25年,始终为他人奔忙
我是家里的老大,再加上成绩一直不错,父母砸锅卖铁就把我一个人供上了大学。毕业后,正好父亲退休,我便顶了父亲在汽车站的职,吃上了“国家粮”。
也许有人要说我幸运,因为我是兄妹几个里唯一一个走出黄土地、迈入了县城的人;再说得重点,我捧起的这个“铁饭碗”,背后都是我家人的付出——但很多时候,我宁愿不要这份幸运。
自从我上班开始,接济家里便成了我不可推却的“天职”,我也一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可是,我那点微薄的薪水便很快跟不上家里人水涨船高的需求。
2006年,家里建新房,我出了15000元;2008年弟弟娶媳妇,在我这借走一万,后来还了5000,之后就没了下文;2010年,妹妹的孩子在双峰县城读书,一直在我家吃住,从没给过一分钱生活费;2011年,父亲患了肝癌,在医院治疗花了4万多元,我出了一半。朋友间人情往来送的烟酒,父母看到就立刻惦记上:“你家里的烟酒要是多得没地方放了,就带一些回来给你弟弟。”但人家送来的礼物其实都是欠的人情债,到最后,我把这些烟酒拿回娘家,逢年过节还得再自掏腰包买礼品去还人情……这样的小账算不完,而更多地时候,明明不应该由我独自来承担的,也成了我的分内事——比如父亲的安葬费。而这一切的理由,就仅仅因为我吃“国家粮”。
我如同家人的自助银行,没钱就找我要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弟弟妹妹们问我要钱还都理直气壮,他们觉得这是我欠他们的;而且他们认为我的工作就是天天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钱来得轻松简单,而他们挣的全是辛苦钱,花一分出去都得肉疼。如果我不同意给,我妈就会站出来说情:“现在就你条件好点,你应该帮他们一把。再说,家里只把你一个孩子送出去了,你爸的工作也是由你接班的,弟妹心里肯定有想法。你大度一点,就当这钱是给我和你爸了。”
从20岁参加工作到如今45岁,我一直在不停地给家里钱,而且数目越来越大。到后来,连没什么来往的堂叔也开口跟我借钱。农村人自有一套人情逻辑,如果我不借给他,他便有充分的理由一直记恨——农村自有一套令人头大的人情逻辑,而且几乎让人没有说不的机会。
既被“啃老”又被“老啃”,长辈仍说我“太自私”
其实,作为大姐,如果弟妹真的生活困难,那我多为家庭付出一些也是应该的;如果可以因此而让父母在村人面前有面子,我也是乐意的——但现实情况却让我有些难以接受。这些年,妹妹和妹夫一直在广州做批发生意,攒了不少钱,2011年还购置了小轿车;弟弟在建筑工地上当包工头,一年下来也有六七万。再看看我自己,2008年汽车站改制,我被迫购买了一部分股份才得以保住工作,现在工资加补贴每个月也就3000元。这么一算,我反倒比他们赚得少。
2009年,我和丈夫计划在县城买套新房,钱不够,我们两个找朋友和同事借了不少。借钱买房,这事说给家人听他们都会不信,但即便他们信,我也不会说——其实,“大学生”的身份曾经让我自豪了很久,加上我丈夫还是双峰县城某单位的领导,每次回老家,邻居都会来一句“工人干部又回来探亲了”,我的确觉得很受用。也正因为如此,如果要我坦白买房的钱都拿不出,“工人干部”赚得还没打工的人多,我还真说不出口。
虽然不少时候,因为这份虚荣我都在打肿脸充胖子,但这次,父亲的安葬费我却怎么都不愿意妥协——我的孩子快要结婚了,我得多存点钱替他在长沙买套房子;我的公公婆婆也一直由我们夫妻两赡养,老公那边的兄妹也都还得照顾点。这样的压力下还要我一下子拿出4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只是,亲戚们不会理解我的难处。大吵一架后,我还是出了近3万元的安葬费。尽管如此,因为没能对父亲的丧事做到“大包大揽”,村里的长辈还是给了我一个“太自私”的评价。有时候会觉得灰心,既被“啃老”又被“老啃”,一年到头都为别人而忙,最后还要落得个挨骂的下场,其中苦楚,又岂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




从前,我们讨论“啃老族”,也许你会对“啃老”的人表示不屑,但有一群人却在内心里默默地羡慕着他们,他们被人称作“老啃族”。
“老啃族”出身农村,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怀揣改变命运的梦想,通过读大学迈进城市的大门。然而,憧憬中的生活刚刚开始就发生转折,养育之恩化为亲情利润,一句“报答”,便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种种局面。
如今的“老啃族”,则更多了一份时代发展的印记:公务员、大学生……种种让家乡人艳羡的光环,让他们无法面对现在可能农民工都比自己收入高的现实;工作再难找,也无法放下面子去从事与“身份”不符的职业;日新月异的城市消费方式,让他们分分钟就变身为各种“奴”,房奴、车奴、卡奴、孩奴……但即便再难,他们也是不能或是不愿去诉一声苦的,最终只能将苦涩一再掩盖,扬起笑容,继续应对来自亲情的索取——反哺父母,反哺兄妹,甚至反哺曾经生活的村庄……
所以与其说他们是“老啃族”,不如说他们更像一群疲惫的“反哺族”,身在追梦路上,却越走越艰难。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旦 
编辑:小瞳
今日女报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